《幕府将军第一季》剧情简介《幕府将军》是一部充满历史、战争与冒险的电视剧,根据JamesClavell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1600年的日本,关原合战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YoshiiToranaga大名必须为性命而战。此时,一艘神秘的欧洲船只被发现困在附近的一个渔村,船上的英国引航员JohnBlackthorne带来了可能改变Toranaga命运的秘密。Blackthorne的秘密可能[展开剧情]
在线观看
倒序演员表
泽井杏奈
平岳大
祁答院雄贵
西冈德马
阿部进之介
浅野忠信
二阶堂富美
真田广之
平岳大
影片评论
相关影片
影评
大航海时代与战国日本:《幕府将军》的世界历史背景解读!
伪原创后的内容如下:《幕府将军第一季》是一部以1600年日本关原合战为背景的电视剧,改编自JamesClavell的同名畅销小说。故事中,YoshiiToranaga大名面临五大老中的敌人联合对抗,为了保命而必须战斗。与此同时,一艘神秘的欧洲船只被发现困在附近渔村,船上的英国引航员JohnBlackthorne带来了可能颠覆Toranaga权力的秘密。这些秘密也可能摧毁Blackthorne的敌人——耶稣会教士和葡萄牙商人所拥有的影响力。Toranaga的命运与翻译TodaMariko密不可分。Mariko是一位神秘的基督教女子,来自没落贵族血脉的最后一位家族成员。在政治局势动荡的时代,Mariko不仅要为她的大名服务,还必须在与Blackthorne建立的新关系、对信仰和先父遗愿的使命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部剧以江户幕府时代的德川家康和三浦按针为原型,通过西方和日本两个角度讲述故事。背景设置在日本幕府时代的战争与冒险之中,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命运交织。剧中战争场面真实且紧张,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剧情紧凑引人入胜。同时,剧中还融入了基督教、日本传统文化等多种元素,使得这部剧更加引人入胜。
“南蛮屏风”上的葡萄牙人和葡萄牙大帆船《幕府将军》基于英国作家James Clavell于197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幕府将军》(Shōgun)改编。这个小说基于英国领航员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1564年9月24日—1620年5月16日)的真实经历。威廉·亚当斯于1600年跟随荷兰商船“慈悲”(因为该船的船首雕像是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所以也称“伊拉斯谟号”)到达日本,是第一位到达日本的英国人,成为了德川家康最器重的外交顾问之一。德川家康赐他了一个日本名字,“三浦按针”,这正是第一集的标题“Anjin”的由来,意为“三浦的领航员”。如果想看真实历史,可以看看有讲述此人经历的通俗历史读物《武士威廉》。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作品,《幕府将军》里的和剧里的人物或采取化名,或完全虚构,故事线则围绕着1600年的关原合战展开。真田广之饰演的Yoshi即为江户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威廉·亚当斯化名为约翰·布莱克索恩,Yoshi的敌人Shido对应德川家康的反对者石田三成,去世的老人则是丰臣秀吉。他们的头衔和官职也是虚构的,所谓的领主应该是对应着“大名”,摄政王或评议会对应的是“五大老”或“五奉行”。
因此,尽管本片日语对白很多,但完全面向西方观众。看过一点大河剧或读过一点日本历史的人,如果试图将此片对号入座进真实日本历史,必定会一头雾水。不过,本片采取了西方人的视角,对此时东亚海域的西方势力多有描绘,而大河剧基本忽略了这些西方人,介绍些西方背景对观看此剧似乎更有帮助。
1980年迷你剧版的《幕府将军》中的三浦按针欧洲势力:英荷联盟VS哈布斯堡帝国荷兰此时正在和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哈布斯堡帝国进行“八十年战争”(也称荷兰独立战争),这场战争将持续到1648年。英国此时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他们也与西班牙交战,并且和荷兰一样受到西班牙军事入侵的威胁。直到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威胁才得以解除。此时荷兰和英国是铁杆盟友,尽管在后来将爆发三次英荷战争。哈布斯堡帝国此时如日中天,几乎统治了除英国、法国外的整个欧洲。
作为最早开展远洋探险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于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或称教皇子午线,在第二集主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瓜分了世界。亚洲、印度洋、巴西被划给了葡萄牙,美洲则划给了西班牙。两国并没有严格按照界限占领殖民地。在东亚海域,葡萄牙控制了澳门,拥有在日本的贸易和传教权,西班牙则控制了马尼拉。到了15世纪末,两国的狂妄自大有所收敛,他们意识到尽管能迅速征服相对落后的美洲,但是面对历史悠久、中央集权完善,已经参与亚洲海域商业网络多年的亚洲君主,他们不得不选择圆滑处事。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在条约刚刚签订时人们对地球地理缺乏认识,因此只有紫色线,绿色线是麦哲伦航行后补上的。英荷两国刚刚开始挑战西葡的殖民帝国和海上霸权,他们实力还相对弱小,只能采取非常规手段,比如私掠船制度(Privateer),劫掠西葡的大帆船。这是一种国家承认的海盗行为,英国和荷兰政府向私人颁布特许状,赋予他们贸易,俘获交战国船只并将大部分战利品攫为己有的权利。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干的正是这个行当,在他的环球航行中,他把沿途西班牙的殖民地和商船劫掠了一个遍。正因如此,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不会怜悯私掠船上的荷兰人和英国人,其劫掠行为一旦证实,就会处死。
荷兰人则拥有充足的理由仇恨西班牙人。在八十年战争中,西班牙军队摧毁并掠夺富裕的荷兰城市,屠杀市民,处决城市精英,史称“西班牙之怒”(Spanish Fury)。1576年,西班牙军队攻占了安特卫普,在三天的时间里掠夺并摧毁了整座城市,并屠杀了约1万名平民,使得安特卫普一蹶不振。
对西班牙人的仇恨也和反西班牙宣传联系在一起。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欧洲开始进入大众传媒的时代。与西班牙人交战的英国、荷兰、德意志人制作了各种反西班牙宣传(“黑色传说” Leyenda negra ),妖魔化西班牙人的统治乃至西班牙人本身,贬低该国在地理大发现的成就。尽管后来英国人和荷兰人证明了自己的殖民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本剧时间点上(这些宣传在今天依然奏效),黑色传说已经对天主教的海外声誉构成了严重影响,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耶稣会士见到主角会如此惊恐,好像见到了一整支荷兰舰队。
英荷和西葡双方也不全然是只要见面就兵戎相见。在遥远的东方,大家都势单力薄,寄于当地君主的屋檐之下。闹事是不可能的,大家能做的也就是互相诋毁对方。真遇到困难时,同情心偶尔也会让萍水相逢的他们互相帮助。
16世纪晚期的反西班牙宣传版画,可以想见,如果日本人看到了这种版画后会多么*讨厌*西班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后,越过美洲最南端(合恩角或麦哲伦海峡)通向亚洲的航线一直被西班牙人视为机密。在16世纪末的某个时间点上,英国人可能缴获了西班牙人的海图,使得德雷克能够穿过南美洲到达太平洋。在真实历史上,我们的主角约翰·亚当斯在德雷克爵士手下服役过,并作为补给船船长参加过1588年对抗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役,很有可能得到了西班牙人的秘密。
总之,英国人和荷兰人拥有了绝密海图和航海技术,能够深入西葡统治的海域。在1598年,荷兰鹿特丹的一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在4年后才能建立,这家鹿特丹公司是前身之一)组织了一次探险,准备穿越麦哲伦海峡前往智利沿岸碰碰运气,日本是备选方案。威廉·亚当斯航海技术娴熟,被聘为这支船队的首席领航员。荷兰人成为这片海域的统治者要等到大约三十年后,而英国人得等到大约两百年后。
主角率领的远征舰队,右下方即为最终抵达日本的“慈悲号”。宗教改革,耶稣会与日本基督教16世纪日本屏风画,正在做弥撒的耶稣会士虽然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但在某些方面,这里仍然是个野蛮之地。城市的卫生条件极为糟糕,瘟疫横行,人们认为洗澡会使得自己毛孔变大,从而让病菌进入,因此讨厌洗澡。在宗教态度上,西方人更是显得无药可救,新教和天主教将彼此视为异端,宗教迫害和血腥的宗教战争中充斥着欧陆,这些冲突同样会蔓延到新世界和大洋上。
作为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回应,天主教世界展开了反宗教改革运动,其成果除了17世纪华丽的巴洛克艺术外,还有耶稣会(Jesuits)。耶稣会起初是一个特务机构,有点像MI6或者CIA,专门刺杀信仰新教的欧洲君主。不过,耶稣会也十分热衷学术。耶稣会士不是普通的宗教狂热者,而是追求理性和知识的宗教狂热者。耶稣会士的培养周期往往长达15年之久,学习语言文学哲学神学法学和自然科学——人人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
向新世界传教是耶稣会的宗旨,并且由于他们渊博的学识,其传教效果总是很好。一个耶稣会士的知识足以承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中国的西学东渐历史上算得上有名的就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
耶稣会在日本传教更早也更顺利。1549年,方济·沙勿略(Francis Xavier)登陆日本南部的鹿儿岛,成为第一个踏上日本本土的传教士。作为救赎宗教,基督教在战乱时期的日本很有吸引力。日本的多宗教社会现状和神道教文化背景也很适合基督教传播。耶稣会也可以用贸易和火枪等先进军事技术吸引日本大名皈依。在本剧的时间点,全日本大约有20万基督徒,15位大名受洗。相当多的日本基督徒被培养为合格的耶稣会士。日本成为耶稣会在东亚传教的重要据点,耶稣会甚至专门在日本培养画家创作圣像,供中国的传教事业使用。
沙勿略是是这一时期耶稣会东亚传教事业的领导者,后来他更加关注于中国,而日本教会事务交给了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这个画像似乎是日本耶稣会画家画的。耶稣会的资金来源自中国和日本的贸易,确切的说是澳门至长崎的贸易。1523年宁波之乱后,明朝和日本之间就不存合法的贸易往来了。葡萄牙人的到来为两国贸易充当了中间商。葡萄牙人从澳门购入生丝运往日本出售,从日本获得白银后再到中国购买其它商品。东亚海域的三角贸易获利丰厚,耶稣会从中分得了可观的一杯羹。
和主角指控的不同,耶稣会对日本没有领土野心,也不是西班牙君主的附庸。耶稣会作为一个不受控制的跨国机构,欧洲君主和殖民地总督更多会提防他们,并且赞助其它修会与耶稣会进行竞争。在日本,耶稣会很快受到托钵僧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的激烈竞争,以及来自觊觎长崎-澳门贸易的西班牙船长的中伤诽谤。
在本局的时间点,耶稣会不是在日本一手遮天的外国势力,而是正在各方势力间走钢丝。他们最重要的赞助者葡萄牙王国不复存在,他们早在10年前就放弃了武装自己的尝试,并避免为信仰基督教的大名拉拢军事支持。耶稣会的策略是争取精英阶层,遵守当地习俗和法律,并且调和基督教和当地固有文化。他们也更爱遵守当地法律,若非得到官方许可,他们避免向下层人民传教。然而,其它修会就不会这么守规矩或有策略,他们的激进举动将会给后日幕府镇压基督教提供口实。
日本:向往基督教,质疑基督教,反对基督教1575年的長篠之戰中日本大量应用了火绳枪,这基本上是陈词滥调了。此时亚洲强国能相对容易的仿制西方军事科技,故西方殖民构不成严重挑战。日本此时正是战国末期的安土桃山时代。日本刚刚在“万历朝鲜之役”中失败,丰臣秀吉于1598年死去,日本陷入了权力真空。剧中的评议会的原型可能是“五大老”和“五奉行”。作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采取政治联姻等手段积极垄断权力,招致其他人反对。1599年,德川家康宣布破获一起针对自己的暗杀阴谋(本剧第二集),导致双方走向战争,并于1600年展开了关原之战。此役反对德川家的西军败北,德川家康最终成功一统日本,建立江户幕府直至1868年。
在关原之战和后来的大坂之战中,双方大量使用了仿制西方的火绳枪(铁炮)和进口自西方的野战炮(这些大炮直接来自威廉和后来英国人的武装商船)。除了天妇罗(葡萄牙语:Témporas),绝大部分从西方来的玩意被日本人冠以“南蛮”二字。遵循中国人的习惯,日本人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称为“南蛮人”,他们乘坐的船只被称为“黑船”,因为涂满了防水用的沥青。荷兰人则被称为“红毛”,因为他们头发是红色的。骨头社动画《异邦人:无皇刃谭》中的男主角无名就是一个来自荷兰的“红毛”。
正像剧中所展现的,日本人对西方人的观感很差,没有礼貌,不尊重日本的习俗,不讲卫生,因为长期航海而营养不良,似乎只有那些对基督教信仰和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日本人才尊敬西方人。西方人为什么被日本人鄙视可以从一则记录中可见一斑,这是1615年支仓常长使团经过法国时,法国人做的记录:
“他们用手掌大小的柔软的丝绸似的软纸擤鼻涕,并且一张纸绝不使用两次,所以用过后就扔弃在地。他们很欣喜地看到我们的人围过去把纸捡起来。”1615年,梵蒂冈画家为支仓常长画的肖像西方人对日本观感不错,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类似的尚武习性,拥有类似的封建制度,日本社会和文化对西方人来说相对更容易理解。并且,大部分能留下记录的西方人都是文质彬彬的学者(当然,日本武士和耶稣会士还拥有类似的发型)。沙勿略尤其喜欢日本人的荣誉感,并且称赞他们的学习能力。尽管耶稣会关于日本的著作出版了,1582年一批日本使节出现在罗马,引发轰动,但是这些全球化早期文化交流,其影响力不可与今天相提并论。对于大部分欧洲人而言,日本也好,中国也罢,它们依然是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至于剧中主角一口一个野蛮人叫着,还可能是因为原著作者把英国人对于幕末时期日本人排外的刻板印象生拉硬拽进战国时期了。
随着意识到基督教是一个反多神教,寻求独尊的一神教,以及了解到西班牙人吞并菲律宾后,日本人便开始对天主教愈发警惕。从丰臣秀吉统治时期开始,日本便开始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德川家康在基督教问题上宽容很多,但随着他最终统一日本,为了防止战败的西部大名借着天主教势力东山再起,还是于1614年发布了天主教禁令。
“踏绘”作为一种检验天主教徒是否叛教的方法在这一时期被广泛使用,这只对天主教有效,因为狂热的加尔文宗新教徒反圣像崇拜。实际上,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对于参与东亚海域贸易乃至墨西哥的贸易都有着兴趣。威廉·亚当斯就曾经奉德川家康之命建造西式的盖伦大帆船,试图和菲律宾、墨西哥开展贸易。然而,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最终还是在日本占了上风。1616年德川家康死后,幕府对外政策开始全面趋向保守。幕府对基督教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驱逐传教士,处决拒绝放弃信仰的基督徒。相关历史可看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2016)。
一般历史书上会说,信仰新教的荷兰人和英国人来为日本统治者提供了新选择,但实际上日本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贸易在禁教后还持续了一段时间,倒是英国商馆因为英国人在东亚海域没有地位而被迫关闭了。直到1637年岛原之乱等一系列冲突后,日本才进入了全面排外的锁国时期。幕府只允许中国和荷兰商船在长崎进行贸易,其中荷兰商人被半囚禁在名为出岛的人工岛上。这并不是完全的锁国,因为幕府内部始终拥有掌握西方语言和知识的人才,并且通过“风说书”定期获取外部世界的情报。而在民间,一小部分学者和武士很快将重新燃起对西方知识的兴趣(蘭學),他们的工作将帮助日本在19世纪迅速完成西化转型,并且在荷兰人的报告中维护了日本人在西方世界的声誉,这就是后话了。